常谈经典文化
体悟圣贤哲思
卷首语
何谓经典?
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如一汪清泉,带着甘甜,倒映时代的哲思。
常谈经典,常问常学,常思常想,常读常新。
2024年5月11日下午,筑牢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教育根基之学校行动——成都市校长发展基地校开放周语文学科《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现场展示活动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天环校区音乐厅举行。活动邀请了成都市语文教研员、成都教科院传统教育研究室主任罗晓晖老师莅临指导。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全体行政、语文教师、全体八年级学生出席了此次活动。
一、读经典——望见黄金屋,窥得颜如玉
1.说其文,解其字。2025届6班学生郑一可从文字之起源、解字之方法品读《说文解字》,探寻语言脉络。
2.衍衍周易,亦巫亦哲。2025届11班学生李毅诚由浅入深解析《周易》的巫术与哲学意味。
3.听得风雅颂,再探赋比兴。2025届8班学生胡莘妮结合初中教材文本,讲述《诗经》源流,详解《诗经》六义。
4.春秋笔法,微言大义。2025届3班学生熊蜜从《郑伯克段于鄢》入手,管中窥豹,浅析春秋笔法。
5.与文共舞,齐唱经典。2025届7班学生郑欣怡由点到面,解答如何品读、内化经典。
6.何为纵横,我思我见。2025届5班张昊泽从《经典常谈》中认识纵横家。
7.千年史书,精魂仍在。2025届2班陈语晴针对《史记》和《汉书》展开比较阅读。
8.繁繁其辞,漫漫其赋。2025届10班王韵尧品读辞赋之历史源流、文学风格。
9. 星汉灿烂,耀我中华。2025届4班李纯熙追溯文者源流,评说诸子百家。
10.情唐理宋,诗文交融。2025届9班李承轩梳理唐宋诗歌演变,比较两者差异,探索两者的变革与交融。
11. 万千孤寂,不朽灵魂。2025届1班陈锦萱从《小石潭记》走近柳宗元,身在山水,灵魂深幽。
二、说经典——不读经典,何以常谈
学习经典是学习母语的重要部分,我们应该怀着审慎的态度去阅读。成都市语文教研员、成都教科院传统教育研究室主任罗晓晖老师首先强调了中学生学习经典的重要性。罗老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从“有朋自远方来”起笔,为学生再现了辩证思维、求取印证的阅读之法;并引导同学们要博采众长、深挖精研。
罗晓晖老师认为,阅读《经典常谈》,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今日分享已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做了有益尝试,抛砖引玉之下,愿同学们激发向内探索、向外延展的阅读热情,在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经典的基础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篇目或书籍,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与文化意义,用行动丰厚自我的阅读视界。
罗老师风趣的发言、广博的学识、缜密的逻辑赢得在场老师和学生的广泛赞誉。相信七初学子会在日后的阅读活动中让经典常谈常态化,让常谈经典精细化,让经典阅读序列化。
三、评经典——薪火相传,书香永存
活动结束后,成都市语文教研员罗晓晖老师和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党委书记李笑非老师为所有进行整本书阅读分享的同学颁发荣誉证书以及赠与罗晓晖老师亲签的书籍,以此激励同学们纵学海无涯,当奋勇前进。
卷尾语
季羡林曾说:“读国学,可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人的心里。”《经典常谈》为学生打开浩瀚文学世界的一角,给学生种下一颗文心。
皓首穷经,思接千载。品经典文学,怡古今深情。
版权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技术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